第三章:取个巧

银子!

半块碎银子。

本朝银子,1两价值1000文,这块约摸值480文左右,一石米118.4斤,是600文。

嗯……够吃一些时日了,权当作是肥婆子对平日里欺负母子的赔偿。

晏旭悄悄将之收起,再回脸对担忧不已、又被儿子的勇敢给吓到的周氏笑了笑,跑过去牵住她衣袖,换成一脸乖觉状。

“有言君子动口不动手,但亦有云:来而不往非礼也。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,待恶一味仁慈只是纵恶。母亲,您别怕,儿子长大了,懂得学以致用,会保护好您的。”

用书学安慰周氏,再好使也没有。

果见周氏那消瘦却仍白暂的面容放松几分,感动的泪水溢满眼眶。

“也要懂得量力而行,”

说了他句后,拿掉他手里的木棍扔去一边,再催促道:“赶紧走吧,路还远着。”

路,真的还很远,九曲十八弯,山道难且阻,晏旭还病歪歪。

至夜幕时分,华灯初上,母子俩终于赶至县城,寻了家偏僻便宜的客栈歇脚。

有一半的脚程,是周氏硬背着晏旭走的,几乎已累到极致。

在要了间下房、简单吃了割肉般点的米饭、洗漱过后,周氏甫一挨地板,细细小小的呼噜声便响起。

晏旭则悄悄从床铺上爬起。

他得去书肆,好好看看百年间文学大儒、骚人墨客等等的文、词、诗、释、集注那些,也要看看地方志,这些对考试相当重要。

可书肆里的人是真的多啊,就连书铺的门口灯笼下,都站满了人。

他个小身板,连挤都挤不进去,且满县城的三家书肆,皆都如此。

晏旭想花钱买书,又记起自己还剩九日就要被卖身……若没钱,什么都是妄想。

他蹲去墙角,苦思良策。

忽而听见过路之人在议论什么悬赏贼人之类,顿时计上心来。

决定利用他人的贪婪之心,取个巧。

他快速跑回客栈,换了身短褂,解开母亲的小包袱,就着月光看了看内里装着的香囊、荷包、帕子那些,从中挑出个最精致的香囊,扯根长索,系在自己腰上。

再铺开纸张,用同样的话写了三张纸,吹干墨迹收好。

再用油纸包了点儿晚饭时悄悄省下、准备用作明日早食的米饭,遂溜出客栈,直奔县衙正门附近。

街上行人还不少,因着县试,几几有人满为患之势。

晏旭趁人不备,用米粒,将那三张纸,分别粘在墙上显眼之处。

“天价悬赏:鄙人有先母遗物——彩纹云鹤松香囊一枚丢失,若拾者能归还,必重谢纹银十两!”

晏旭贴完就溜,溜去背人处,把自己到处抹黑,弄得像个乞丐般再不辨本来面目,再将掖好的香囊掏出来晃荡在腿侧,溜溜达达再出去。

也不走远,就在衙门口附近、且是来往行人比较多的位置,又不让守门的衙役给注意到。

还没溜两圈,便有人就靠近了他,还想伸手拉他。

晏旭后退两步,一脸戒备。

来人就指了指他腰间的香囊,压低声音:“这个我很喜欢。也不白要你的,给你五百文。”

晏旭一把将香囊抓住捂在胸口,半侧身,使劲儿摇头:“不卖。”

来人指了指一侧阴暗树影下,再道:“过去说,价钱好商量。”

晏旭继续摇头:“不去,你想欺负我一个小孩子。”

来人还正待说什么,就见不远处有几人在东张西望,还有个人小声跟身边同伴嘀咕:“我才刚见有个孩子腰间系着,人呢?”

“给你一两银子,卖我!”来人急切加了一倍的价。

晏旭再退一步,摇了两下头,就看向那边几人,脚抬起,似有意想往那边过去。

这人赶紧掏出一两银子塞给他,抢过香囊转身就要跑。

没跑动。

再一拽,还是没跑动。回头一看,香囊的索绳被这孩子死死拽着。

而孩子已经张大嘴要喊出什么。

来人慌忙间再摸出四两银子塞过去,然后趁着孩子接银子,吃力一拽,扯出香囊揣上就跑!

晏旭指着他的背影大喊了声:“哎香囊,我不卖的!”

那人脚下就是一个趔趄,头也没敢回,踉跄着继续跑。

待跑至背人处,甩掉了跟来的人,摸出怀里的香囊,仔细看了看,确定就是悬赏上写的那一枚,顿时笑出猪叫声。

又赶紧捂了嘴,贴着内衣收好香囊,再绕回贴有悬赏处,却傻了眼……

悬赏纸没了!

再找,疯了般找,一张也再没能找到!

再想,怎么想,都没想起发布悬赏人的住址和名姓,这才感觉自己上了当……哭丧着脸蹲去墙角,一边给自己耳光骂自己贪婪,一边后悔得像个傻子。

而晏旭,早已收好银,扯掉纸,溜进人群,像条滑不溜鳅的小鱼儿般,几转几不转,及至确定没有被人跟踪,才偷偷溜回了客栈,打点井水冲洗干净。

有点儿小钱钱了,心头大石暂时卸掉一半。

而这样的招数,其实非常冒险。刺激得他躺下后,还觉得后背凉浸浸的。

他跟自己再三保证:绝不再犯下一回。

且他有深深记住那人的容貌,只等哪一日渡过难处,便寻其还银。

不是他慈悲心没有边界,而是这事他到底讨了巧,于自己的心不安。

而也正因着这样的不安,唯一考前研究时策的机会,就这样错过了。

梦中紧张到忐忑。

辗转迷糊至卯时前,便起。与母亲一道,洗漱啃饼过后,再检查一下行李那些,然后就赶到了考场外面。

考场均是棚区,四周再圈以木栅。且不管哪个考场,均是座北朝南。南边开东、西俩辕门,进后一大院,院北乃正门,亦称之为【龙门】。

龙门后还是一大院,以供考生过搜检关后站立等待唱名。再背就是四间相当宽敞的、有棚顶的考厅,分天地干支。

此时东边辕门外,廪生卢英实,正与其他廪生一起,焦急得抻长脖子,寻找由自己具保的五名考生。

考前一个月,县署就会贴出公告昭示考期,那时,有意愿的考生,便可至县署礼房报名,按照要求正确填写亲供、互结、和具结。

亲供就是个人、及祖上三代的详实资料;互结就是同考的五人互为保证,若有意外或作弊者,五人皆受连坐。具结就是请信誉有嘉、家身清白的廪生担保。

廪生:就是考不中举人,三年一复考的秀才。

为晏旭等五人具保的廪生,就是卢英实。

一见到周氏和晏旭,卢英实就赶紧招手,示意晏旭靠前。

在这儿,考生就要与来送考的亲眷分开了。

此时,另四名与晏旭互结的人中,已到了两人。

县试辰时开始,卯时半刻就要进行搜检,离此刻仅剩半柱香时间。

若是届时有任一人不到,五人皆不得进。

卢英实急得转圈圈。

本来昨晚之前,他就该要统计人数,再安排他们住在一起。但规矩是规矩,随着越来越少人这么做,现在都已经再没人提这茬儿。

毕竟:考生自己不急的话,谁该替你急呢不是?

届时不到,以后再无廪生会愿为其作保,那终身亦就止步于考场门外。没人会拿这个玩笑。

但年年就是有这样的考生出现,卢英实汗都下来了。

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,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Copyright © 2024 http://www.leku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